微生物培養的培養基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培養基適用于不同微生物的生長需求及研究目的。以下從經典到新型,為你介紹微生物培養常用的培養基:
基礎培養基
LB 培養基:LB 培養基是一種應用廣泛且經典的細菌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氯化鈉。胰蛋白胨提供氮源、維生素和氨基酸,酵母提取物富含 B 族維生素、礦物質等,氯化鈉維持細胞滲透壓平衡。其營養豐富,適合大多數細菌的生長繁殖,常用于細菌的擴增培養、轉化實驗以及菌種的保存等。在基因工程實驗中,LB 培養基常用于培養攜帶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使其大量增殖以獲取足夠的目的基因或蛋白 。
營養肉湯培養基:該培養基以牛肉浸膏、蛋白胨和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牛肉浸膏提供碳源、氮源、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胨補充氮源和氨基酸。營養肉湯培養基呈液體狀態,有利于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快速吸收,適合細菌的快速生長和增殖,常用于微生物的富集培養、生理生化實驗前的菌種活化等。例如,在研究細菌的代謝特性時,先將菌種接種于營養肉湯培養基中,使其恢復活力并達到一定的菌體量 。
選擇性培養基
麥康凱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是分離和培養腸道桿菌常用的選擇性培養基。其成分除了基礎的蛋白胨、乳糖、膽鹽等,還添加了結晶紫和中性紅指示劑。膽鹽和結晶紫能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而革蘭氏陰性菌,尤其是腸道桿菌能在此培養基上生長。乳糖作為碳源,可被腸道桿菌中的乳糖發酵菌利用產酸,使培養基中的中性紅指示劑變紅,從而便于區分乳糖發酵菌和非乳糖發酵菌。在食品衛生檢測中,麥康凱培養基常用于檢測食品中是否含有大腸桿菌等腸道致病菌 。
伊紅美藍培養基(EMB):同樣用于腸道菌的分離和鑒定,主要成分包括伊紅、美藍、乳糖等。伊紅和美藍是指示劑,當大腸桿菌等乳糖發酵菌在該培養基上生長時,分解乳糖產酸,與伊紅和美藍結合形成深紫色帶有金屬光澤的菌落;非乳糖發酵菌則形成無色透明的菌落。伊紅美藍培養基在飲用水、乳制品等微生物檢測中應用廣泛,可快速判斷樣品中是否存在大腸桿菌等腸道菌污染 。
鑒別培養基
糖發酵培養基:糖發酵培養基是根據微生物對不同糖類發酵能力的差異而設計的鑒別培養基?;境煞职ǖ鞍纂?、水、特定糖類(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等)以及酸堿指示劑(如溴甲酚紫)。不同微生物對糖類的發酵能力不同,產酸或產氣情況也各異。當微生物發酵糖類產酸時,培養基的 pH 值下降,使溴甲酚紫指示劑由紫色變為黃色;若產氣,則會在培養基中出現氣泡或使倒置的小管內出現氣體。通過觀察培養基顏色和氣體產生情況,可鑒別微生物的種類,常用于細菌的分類鑒定 。
遠藤氏培養基:常用于水中大腸菌群的檢測和鑒別。其成分包含蛋白胨、乳糖、堿性復紅、亞硫酸鈉等。大腸菌群在該培養基上生長時,發酵乳糖產酸,與堿性復紅和亞硫酸鈉反應,形成具有金屬光澤的紅色菌落,而其他不發酵乳糖的細菌則生長受抑制或形成無色菌落 。
真菌培養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以馬鈴薯提取物、葡萄糖和瓊脂為主要成分。馬鈴薯提取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為真菌生長提供豐富營養;葡萄糖作為碳源,滿足真菌的能量需求;瓊脂使培養基凝固成固體狀態。PDA 培養基適合大多數真菌的生長,在真菌的分離、培養、鑒定以及菌種保藏等方面廣泛應用。在食用菌栽培研究中,PDA 培養基常用于培養和篩選優良的食用菌菌種 。
察氏培養基:主要成分有硝酸鈉、磷酸氫二鉀、硫酸鎂、硫酸亞鐵、蔗糖和瓊脂等。察氏培養基常用于培養和鑒別曲霉菌、青霉菌等真菌。其特點是氮源以硝酸鈉為主,適合一些能利用無機氮源的真菌生長,并且通過觀察真菌在該培養基上的生長特征、菌落形態以及色素產生情況等,有助于真菌的分類和鑒定 。
特殊用途培養基
血瓊脂培養基:在基礎培養基中加入適量血液(如羊血、兔血等)制成。血液不僅為微生物提供營養,還能用于觀察微生物的溶血現象。根據微生物對紅細胞的破壞程度,可分為 α - 溶血(菌落周圍出現草綠色溶血環)、β - 溶血(菌落周圍出現透明溶血環)和 γ - 溶血(不出現溶血環)。血瓊脂培養基常用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具有重要意義 。
厭氧培養基:專門為培養厭氧微生物設計,由于厭氧微生物對氧氣敏感,需要特殊的培養環境。常用的厭氧培養基如庖肉培養基,其原理是利用煮過的肉渣(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還原性谷胱甘肽)吸收氧氣,創造厭氧環境;或者在培養基中添加刃天青等氧化還原指示劑,指示培養基的氧化還原電位。此外,還有厭氧袋、厭氧培養箱等配套設備與厭氧培養基配合使用,確保厭氧微生物的生長 。